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涨知识!一起来看小街镇这些看似奇怪的村名是怎么来的!

    信息发布者:秀琼小街镇
    2017-04-14 21:38:20    来源:悦读小街   转载

    【印象小街】涨知识!一起来看小街镇这些看似奇怪的村名是怎么来的

    2017-04-11 悦读小街

    mmexport1492176713672.jpg


    小街,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,是我们祖祖辈辈一代代繁衍的地方。一个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村落最终组成了小街镇这个大家庭,那些我们熟记于心的村名,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?在历史上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?在它们身上发生过什么变故?下面,我们一起感受历史长河中小街镇各村名的由来。

    纳粟村


    光绪志仍称“纳粟村”,民国志称“纳足村”,即今小街镇纳足村。《嵩明县地名志》载:“纳足村,位于小保旺村北边0.9公里,半山区。60户,345人,汉族。纳足是彝语‘纳撮’的译音,意即黑彝所居热乎的地方。”嵩明县地名补查更新资料载:“‘纳足’是彝语,意思是黑彝族所居热乎的地方。后来,彝族迁走,汉族居之,至今仍沿用原村名。”

    大小保旺村


    光绪志、民国志均称“大小保旺村”,今为小街镇大保旺村、小保旺村。《嵩明县地名志》载:“大保旺村,位于小保旺村北边。104户,621人,汉族。村边有龙潭,水利较好,可保农业丰收,人畜兴旺,故名。”“小保旺村,(小保旺)大队驻地,半山区。138户,706人,汉族。村边有龙潭水利较好,可保农业丰收,人畜兴旺,故名。”

    积足矣村


    光绪志、民国志均称“积足矣村”,即今小街镇积足矣村。《嵩明县地名志》载:“积足矣村,位于五条沟北边1公里,半山区。120户,675人,汉族。村名含义:吃了早饭再走的地方。”嵩明县地名补查更新资料载:“元朝以前,此地是彝族居住,积足矣是彝语,含义是吃了早饭再走的地方。后来,汉族居之,仍沿用原名。”

    吉矣龙村


    光绪志误作“古矣龙村”。此村现为小街镇积足矣、矣得谷附近的何村,待考。

    矣得谷村


    光绪志仍称“矣得谷村”,民国志作“大小矣得谷”,即今小街镇大矣得谷、小矣得谷。《嵩明县地名志》载:“大矣得谷村,(矣得谷)大队驻地,坝区。205户,1187人,汉族。耕地1450亩。村名含义:靠水边中间的村子。村分大、小。”“小矣得谷村,位于大矣得谷南边1公里,坝区。29户,174人,汉族。村名含义:靠水边中间的村子。村分大、小。”嵩明县地名补查更新资料载:“矣得谷是彝语。矣:靠水边,得:中间的小村,此村坐落在匡郎河边。元朝以前,彝族居之,后来迁走,汉族居住。姑为谐音,改姑为谷,得名矣得谷。此村人口较多,得名大矣得谷。

    米纳多村


    光绪志、民国志均称“米纳多村”,即今小街镇米纳多村。《嵩明县地名志》载,此村名为彝语地名。简注云:“米纳多村,在大矣得谷东北0.9公里,半山区。31户,182人,汉族。米为田,纳为黑彝,多为栽秧;即黑彝门前栽秧的地方。”嵩明县地名补查更新资料载:“米为田,纳为黑彝,多为栽秧;即黑彝门前栽秧的地方。后彝族迁走,汉族居住,仍沿用原村名。”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